感谢好友史海钓客的邀请,我是新霁。
写几个我看过的剧种哈,看的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越剧】越剧的《红楼梦》是最著名的,徐玉兰大师与王文娟大师领衔主演的电影那可是家喻户晓,不可逾越的经典,虽然没有把《红楼梦》全部内容都演出来,但是越剧主创会扬长避短,选择以宝黛爱情为主要内容,表现反对封建制度的束缚是非常明智的,很符合越剧擅长演才子佳人的传统,如果什么内容都往里面加,就会显得很乱,把一方面演绎到极致也是很伟大的至少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毕竟名著与戏曲是不一样的,越剧《红楼梦》的成功,为越剧带来了黄金时代,因此有很多剧种都移植了越剧《红楼梦》的剧本,包括朝鲜歌舞剧《红楼梦》。
越剧电影《红楼梦》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京剧】京剧的《红楼二尤》同样很经典,荀慧生大师的代表作,在京剧红楼梦题材戏中是最火的,另辟蹊径,没有选择宝黛爱情,而是通过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悲剧命运来抨击封建礼教,同样选择一方面来全面演绎主题思想,成为精品剧目。后来童芷苓老师拍摄了电影《尤三姐》,在60年代很多戏迷提起《红楼梦》,首先想到是越剧,其次就是京剧《红楼二尤》了。
京剧电影《尤三姐》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黄梅戏】黄梅戏61年演的红楼梦是根据越剧移植的,是王毓琴老师主演的,我没看过,还有就是91年马兰老师主演的《红楼梦》是根据名著改编,她反串贾宝玉,带入感强,有几段唱腔设计的还真不错,就是剧本写的有些弱了。
黄梅戏《红楼梦》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龙江剧】龙江剧《荒唐宝玉》白淑贤老师的代表作,她把贾宝玉的叛逆演绎的淋漓尽致,服装颜色很丰富,综合起来看很有东北特色,矛盾冲突也挺强,不过个人不太喜欢林黛玉、贾元春有水袖,王夫人、贾母没水袖,看完觉得好乱,不太整齐。
【川剧】小时候看过3集川剧电视剧《王熙凤》萧开蓉老师主演的,服装真的很好看,唱词写的也不错,比后来欧阳奋强老师导演的10集川剧电视剧《王熙凤》的服装要好看的多。
【昆曲】我看的是翁佳慧、朱冰贞主演的《红楼梦》,感觉是很美,很美,就是个人觉得曲牌上没有《牡丹亭》的有意境,而且服装太花哨了,昆曲是不是可以再素雅些,整体还真没有我小时候看的华文漪老师和岳美缇老师演的《晴雯》好看。
昆曲《红楼梦》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评剧】我看的是宋丽、田敬阳主演的《红楼梦》,剧本感觉跟越剧的差不多,当然也有不同之处,服装稍微粗糙了些,再精致点就好了。
【粤剧】很早以前看的,忘记主演是谁了,说实话平时看粤剧太少了,全剧看下来,迷迷糊糊的主要是听不太懂啊,林黛玉、薛宝钗人物造型感觉差不多,也没分清楚谁是谁。
总结:越剧《红楼梦》影响力太大了,内容以宝黛爱情为主的话,看来看去还是觉得越剧的最好看,毕竟早已风靡大江南北了。
张军老师,昆曲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有“昆曲王子”之称、有名昆曲演员、昆曲名角、当代昆曲名家、有名昆曲表演艺术家。
他曾言,“自己可以用汤显祖《牡丹亭》当中非常著名的《寻梦》里的一个唱段的唱词来概括自己从事这个艺术道路的起源,三个字,叫“偶然间”。其实是很感激学校里面像顾老师、班主任,魔鬼式地对我(他)们的训练,但是给他们留下了最基本的生存的财富。生活当中,基本上就是白痴一个,越来越白痴了,但是自己对生活的要求是简单、简单、再简单。”
张军,著名昆曲演员,素有“中国昆曲王子”的美誉,同时演技精湛的他还通过与各种艺术门类的跨界合作来扩(拓)展昆曲传播的渠道,为昆曲获得年轻观众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话说2012年6月1日,新版昆曲《牡丹亭》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对于张军来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演《牡丹亭》了,但对他而言每一次的登台都是一次既陌生又熟悉的全新体验。
他总是当时的最近被人家问,哎,你怎么又演《牡丹亭》,自己告诉、自己认为这完全不一样,张军他觉得这是不同的一个呈现的方式。当然你不能离开《牡丹亭》的原著、汤显祖的老剧本去谈,我(他)们也不去做创作,只是重新架构、定位、整编、缩编,你可以捋成一个你想要的一个方式,自己想九个版本都有各自侧重不同。二零一二版的《牡丹亭》张军只是一个柳梦梅,其他什么东西跟他都没有关系,当时这次特别特别的纯粹。也就是说舞台空间、音乐都帮助演员回归到纯粹的,以角色、演员为中心来表达人物的情感。比方讲舞台上就剩下柳梦梅跟杜丽娘了,两个半小时多的戏,那就是你对这个角色的把握的情境时刻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这次从游园惊梦开始几乎就是两个人,那自己在幽媾、欢挠、冥誓整个这一段戏里面不下场的,就在整个台上,真的是两个人物引领着一个大趋势,这个很过瘾,但是他觉得也很考验啊,你要差不多、其实是越简单越难吧。
昆曲对于现在的张军来说已经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但如果不是当时的二十六年前的一块钱,可能张军永远无法踏上这条引以为豪的道路。张军回忆说:“差不多在小学即将毕业的时候,上海戏校昆三班来青浦招生,自己是乡下的一个农村的小孩子,爸爸妈妈说你要去参加考试,参加考试对你来讲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没想到考音乐班被人家赶出来,说你又不会音乐,你为什么要考音乐班,然后呢少年宫的主任陈老师就说,楼上演员班报名费一块钱、你问妈要一下。他就向***妈要、他说妈、我要考试要一块钱。既然已经来了就考一下吧,交了一块钱报名费、敲门的时候问,老师我是来考试的,张洵澎老师、她是监考官,她说:哎、这孩子看上去条件不错嘛,来、唱两嗓子,然后呢这个看看你的软度什么的,结果看了半天说,好、你准备一下复试,有希望。正是这样的一块钱和张洵澎老师的一句话,为懵懂的张军从此打开了一扇通往昆曲艺术殿堂的大门。
(这是)他跟***妈为数不多的合影,那时候他身高只到***妈肩膀,现在比***妈高太多了,(照片上)***妈身后比较虚的几个字,就是:上海市戏曲学校这几个字,一九八六年八月三十一号他进入戏校正式成为演员的前一天去学校报到,和妈妈留下这张合影。张军他印象最深的是***妈那时候跟老师们讲,孩子送来了要打要骂随便你们,后来他老师还真打骂他,***妈还真高兴,就觉得这学校特负责任,知道吗,特别觉得好玩。戏曲自己根本不懂的,别说戏校上第一天课了,上了一个月的课、上了一年的课,自己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叫莫名其妙。他们有个班主任老师叫顾兆璋,他带了他们前面四年,每天五点四十分叫他们起床,六点钟开始去大街上跑步练耐力,晚上逼着他们写毛笔字,九点钟准时熄灯、睡觉。晚上他穿着那个上海人叫老开皮鞋,穿老开皮鞋走在木地板上一点声音都没有的,然后他们九点半钟还在房间里面闹,那时候他就敲门,“给我出来、罚”,全部人在九点半钟在走廊里拿顶。他老是开玩笑说,训练的过程多苦啊,请你去看陈凯歌先生的《霸王别姬》这个电影,里面看到就是我们训练的样子。他们每天早上练完早功课,他们早功课就是基本上练耐力,练完功以后人已经快要瘫掉了,但是他们只有差不多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吃早饭的时间,紧接着是八点零五分开始到十点整差不多两个小时翻跟头的课,那么早饭经常吃烂糊面加红肠,就是人已经翻旋子、可以把肚子里的东西全部吐出来,自己再也不要吃了、自己再也不想看到红肠了。正是这些痛苦成为了张军在戏校期间的宝贵记忆,同时他对昆曲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他大概只有、在两年级的时候岳美缇老师带着他们六个小生学指法的一张照片。你要知道小生很有意思,手、眼、身、法、步,你要、兰花指啊这些都很有意思。你看照片上的他们极其青涩,那时候大概只有十三、四岁左右很小,张军他觉得很有意思,这种训练它不仅仅教你展现艺术的美、展现一个舞台的要求,它又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规则。
1993年张军进入上海昆曲剧团,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曲的生存逐渐开始面临新的考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文化市场也变得越来越趋向多元,戏曲的境遇开始变得不容乐观。反正昆曲这一行给他的东西太少了,而且训练又很痛苦,而且你作为一个演员,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呼应,就很没有乐趣,所以那个时候也出去唱歌、跳舞,一个老生一个小生一个小花脸组了一个演唱组出去唱歌居然所向披靡,又赚了一些零花钱,也又得到了作为演员的一个基本的满足。当时的张军和几位年轻的演员组成了东方部落乐队,因为长相俊俏、声线高亢,再加上一身的戏曲功底横扫上海众多舞台,而昆曲剧团则成为了他混日子的地方。因为归根结底是戏校读书的时候并不快乐,他觉得他不快乐,他甚至很自闭、他很自卑,所以工作了以后他就有这种愿望,他想人生苦短、要快乐一点嘛。在音乐舞台上的成功,让年轻的张军渐渐产生了放弃昆曲事业的念头。其实当他要决定留下来还是离开的时候,他碰到一件比较大的事情,他的左手拿到一个唱片公司的合约,签他青春年华十年十张唱片,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另一方面拿到全本的《牡丹亭》的剧本,二十一个小时、用六天来把五十五折汤显祖全部的《牡丹亭》都演出来的一个机会。面临抉择,张军开始思考是该投身乐队还是回归昆曲,他迷茫了、迟疑了,但是最终他留了下来。他突然那时候他有一种、他觉得那是命中注定的一种神圣的一种使命感,唱歌、跳舞多你一个不多,小生至少这一班少你一个就少一个,所以在那个选择的时候,自己就想,干吧,人家不愿意干的事情也许我干会挺有价值,所以他毅然决然、他想干吧,所以那些全部拒绝了,就是放弃所有的机会就留下来好好唱戏,这一晃又是十多年的时间当时。
张军回来了,应该说他从未离开,像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的彷徨过,但最终还是回到了昆曲的舞台,其中他最感谢的就是另一位恩师: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蔡正仁老师就是给他们排戏、默默默默地就雕琢了舞台上和生活中的自己(张军他)、人生中的一个自己,因为蔡正仁老师是属于那种你永远也不需要想起、绝对也不会忘记的人,就是在你身边太重要了、是对他非常重要的人,他教会张军他在舞台上的一点一滴,更重要的是在发生很多事情很多很棒的同学离开昆剧团以后,蔡正仁老师跟他说过,他说我希望你会明白昆曲事业对你来讲意味什么,如果你明白的话你才知道留下来的意义,你才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回归后的张军更加冷静地开始思考,昆曲不能一成不变,但问题是如何将昆曲推广到更多的年轻人中去,学校成了张军的目标。他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去大学去做宣传,他恰恰发现我们用这个今天时代的方式把昆曲非常友好地、非常轻松地告诉人家,人家就会走近我们,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尝试,而且后来大概五、六年里面他一直在各大学里面宣传,每次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昆曲进校园让张军尝到了甜头,但不安分的张军又开始了他新的思考,他有什么方式可以将昆曲推广得更远呢。他去听很多歌剧的表演,他觉得不用麦克风声音会非常好听,我们天天就是练这个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更好听的声音传达给别人呢。不插电版《长生殿》于2005年农历七夕在上海贺龙音乐厅上演,此次演出不仅以新的方式推广了昆曲,也为传统的中国情人节增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色彩。
每一次都是生活的一些美妙的一些感受,让他想把昆曲用一种自己觉得美妙的方式呈现出来。2008年来自比利时的新世纪钢琴大师尚.马龙和张军用爵士与昆曲的跨界对话,让在场的每位观众都被迷幻的爵士和曼妙的昆曲深深打动。2006年,张军作为表演嘉宾参加王力宏上海演唱会的演出,但是他并不知道,就是这样的一次演出却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张是王力宏的演唱会上排练走台时候的照片,这次表演的确对张军他来讲是影响比较大的,第一个影响是你能为六万人同时演唱昆曲、是一个很难得的记忆吧;另外一个就是这件事情让他觉得自己能够更加坚强的去走自己认为对的路,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所以每件事情哪怕遇到艰难,哪怕受到挫折,其实对人生而言,也是一种财富。
12-10 来源:未知
12-19 来源:未知
12-14 来源:未知
12-14 来源:未知
12-18 来源:未知
01-15 来源:未知
01-02 来源:未知
01-12 来源:未知
12-16 来源:未知
12-25 来源:未知